从今年年初开始,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法院的法官们多了一个特殊称谓——“网格法官”。
据密云县法院院长马强介绍,该院推行的“三纵五横”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模式,以化解矛盾纠纷作为主线,以院党组成员、庭长、法官三级纵向为主体,将法官派入全县5204个网格,通过划定“责任田”,各司其职,并借助网格格员力量,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和司法为民工作。
8个月来,“网格法官”们早已与网格内的格长、格员达成了默契,格内有矛盾,直接找“网格法官”;法官办案难寻线索,格长来当“内线”。
大调解平台有了新支撑
据了解,密云县法院充分利用辖区内居(村)委会、人民调解员、老党员、老干部以及群众等群体,最大限度整合各界力量,建立了“一网多格、一格多员、全员参与、责任捆绑”的司法服务新模式。通过建立多方联动调解工作机制,初步实现了民间矛盾纠纷初始阶段有序疏导和及时化解。同时通过建立网格化管理信息反馈机制,形成了三级网格平台,以网格格员参与为依托,以基层组织、职能部门联动配合为支撑的大调解工作格局。法官主动邀请格内职能部门和网格格员参与诉讼指导、文书送达、案件调解、执行见证、查找线索等各项工作。
“网格法官”与网格的其他力量互相帮忙,形成了法院的基层工作网络。截至8月底,该院已成功化解各类诉前纠纷937件,即调即执率达52.3%。解决争议标的额1519.62万元,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54.3%。
法官进村办案有了帮手
“格员、格长基本上是本格的村民,对自己格里的各类情况都非常清楚。只要他们肯配合,法官就再不用为找不到人发愁了。”密云县法院太师屯法庭庭长周凤兴说。
在80%管辖区域是山区的密云县,法官下乡进村办案是常事。以前,法官到村里送达、现场勘查、调查取证……路没少跑,却经常是无功而返。
太师屯法庭法官张福军也是太师屯镇的“网格法官”。他早早地就把自己所负责网格的格长、格员的电话都搜罗来,每次到村里送达、办案,他总忘不了先跟格长们通个电话,“某某在不在家啊”、“我们不认识,您带我们去行不行”,这样一来二去,他和95%以上的格长、格员都熟络了,办案效率明显提高。
村民有事找自己的法官
近日,太师屯法庭的法官来到高岭镇,现场向村民发放“名片”。名片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庭长和负责高岭镇的“网格法官”的电话。今后,村民们有事可以直接找“自己的法官”。
按照分工要求,“网格院领导”负责与镇街平台联系,总体参与调度协调;“网格庭长”深入到村一级,按照各自的分片和分工参与村内具体工作;“网格法官”开展自己网格内的巡回审判、诉前化解、法制宣传、纠纷预警等一系列工作。
解决法院难题和基层矛盾
目前,“网格法官”们对自己负责的网格内重点人、事、组织做到了底数清、情况明。在与格员们的沟通方面,除了打电话,还时常借助短信、QQ等平台发布重要信息、重点提示,实现了与路途遥远的格员、村民们“隔空会面”,服务更加直接到位,也节约了不少办案成本。
马强告诉记者,法官进网格至今,最明显的成效是解决了审判实践中的难题。除了派出法庭,该院内各审判庭、立案庭、执行庭也参与进来,网格工作中遇到涉及刑事、行政、房地产、合同等较为专业的案件时,各专业审判庭室都要与派出法庭协调联动,形成合力。通过邀请格员协助法院送达、见证、查询被执行人下落等,有效提高了办案效率。该院共利用网格化管理体系,送达法律文书304份,查找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线索563条,有效解决了工作中的难题。(记者李松黄洁)
|